现在时间是:

谈张丽莉精神与铁人精神的本质联系

时间:2015-03-02 来源:未知 作者:lilei 点击:加载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蓝图上,无数的英雄模范以其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谱出了宏伟而动人的乐章,弘扬了时代的正能量。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英雄谱上,从2012年5月8日起,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张丽莉。这位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语文女教师舍身救学生的英雄壮举令人感容,她的感人事迹激发起社会各界的爱心传递,她的这种舍己为人、挺身向前的奉献精神正成为中国年轻一代道德价值体系中的火炬和航标。我们在赞叹这一壮举的同时,或许会自问:这是一件偶然的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张丽莉精神的产生和存在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正能量的体现,和铁人精神实属殊途同归。

  一、张丽莉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内涵阐述

  1.张丽莉精神的内涵

  张丽莉老师,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将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结合在一起,并践行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张丽莉精神不仅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有文化特质,同时也与人类的优秀道德相一致;张丽莉精神不仅仅体现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价值,同时也代表着社会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张丽莉精神不仅仅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的良好风尚,同时也代表着社会主义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张丽莉精神不仅仅是中国人民与人民教师的精神支柱,同时也代表着当今时代的一个举足轻重的文化标识。

  2.铁人精神内涵的阐述

  “铁人”称号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人民送给石油工人王进喜同志的光辉称号,这一称号甚至雅号是王进喜崇高思想和优秀品德结晶,是我国石油工人精神的体现。铁人精神内容主要包括:为国分担忧愁、为民族争口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愿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科学求实、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精神等。可以说,铁人精神无论在建国初、在现在,乃至未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与生命力。

  可以说,张丽莉和铁人王进喜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践行者,张丽莉精神与铁人精神不是两种不同的核心价值观,而是有着本质联系的。从张丽莉本人的人生历程中分析,张丽莉人生中的重要时期,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全形成的重要截点就是大学阶段的提升——大庆师范学院本科就读期间。这一阶段将张丽莉与“铁人”紧密的交融在一起。大庆师范学院坐落于油城大庆,是一所企业办学院校,该校以大庆精神办学,以铁人精神育人,其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中无疑含有深厚的“铁人”成分。张丽莉大学阶段中的重要两年就是在这里渡过的,其行为准则中很大程度上要受到铁人精神的影响。张丽莉说过:“我这样做是一种本能”。当人遇到危险时的本能应该是出于一种安全自卫意识状态,那么张丽莉遇险时的本能应该是躲避,而张丽莉当时的本能是救学生在先。可见这种本能已经不是人之初的那种本能,而是经过脱变而形成的。铁人王进喜当遇到井喷,有不顾重病在身跃身一跳的“本能”,可见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处。当张丽莉进入大庆师范学院所上的第一课就是军训,拉练步行到铁人纪念馆,参观铁人遗物,聆听铁人诗话。其中有一项就是观看铁人用身体制止井喷的视频。可见张丽莉精神与铁人精神有着本质的联系。

  二、张丽莉精神与铁人精神的本质联系

  铁人精神和张丽莉精神都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两者的本质联系有如下几个方面:

  1.张丽莉精神与铁人精神都具有旗帜性

  张丽莉精神和铁人精神绝对不是一两个优秀人物的典型,也绝不是只体现着单纯地一种社会精神。相反,两者所体现的是社会的一面旗帜,两种精神是中国人民最朴素情感的凝聚和呈现。两种精神都是一种力量的体现,它们凸显了一种勇气,是坚贞不屈的创业勇气。,是不畏困难的正能量体现,是赴汤蹈火的气概凝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升华。两种精神皆弘扬了新时期要发扬正能量,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建功立业。所以,两种精神在不同的行业有了不同的表象,但其本质却是一样的,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美体现,都具有时代鲜明的旗帜性。

  2. 张丽莉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基础——爱岗与敬业

  爱岗和敬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是一种精神的两种不同表象而已,其一,爱岗乃敬业之前提条件;其二,敬业乃爱岗之最终归宿。爱岗和敬业,皆乃我们对待个人所从事的工作的一种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不爱岗就无法敬业,不敬业也就不能爱岗,两者实则一体而已。

  张丽莉老师在老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上,认认真真工作,尽职尽现付出,她爱学生、爱岗位,把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干好,真正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干。在张丽莉大学本科阶段实习过程中,在她的实习日记上这样写着:“当我踏上讲台的那一刻,我才知道我有多么热爱这个职业”。张丽莉老师将教师职业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与一起,标准高,立意高、尽最大责任,用个人优秀的教学业绩,在社会、学校、家长、学生、领导、同事中获得一致好评。

  而铁人王进喜则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喊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惊天一呼。在铁人王进喜同志的带领下,1205钻井队几十个硬汉,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钻,五天时间,他们就完成了大庆会战的首口油井,创造了最高纪录。当第二口井井喷之时,他不顾伤病,带领同志们跳下泥浆池,靠身体加以搅拌,将井喷堵住。然而他们却血肉模糊,身受重伤。其精神感动天地。

  两种精神都在“爱岗敬业”这一职业道德中得以升华。本来,每个职业、每个岗位,都是人们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简言之,就是我们的“饭碗”,这个基础保证实则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因此,看来平凡无奇,实际却伟大。古外今来,所有物质和精神的食粮无一不是那些爱岗敬业的人们以血汗与智慧创造。离开岗位,离开对岗位的责任和敬重,任何财富都将无法长久创造。敬业精神这一职业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讲,敬业精神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道德素质和修养,敬业精神是人们职业生活的准则,体现在石油行业就是创业,在教育领域就是师德。

  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尽管由于开放的负面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定带来困难,但毫无疑问奉献与敬业仍旧是当今的重要内容。我们也更需要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要求,极力发扬爱岗敬业这一优秀传统,并且要认真践行这一传统,忠于职守,要做到忠于党的各项事业。不论是张丽莉老师,还是王进喜同志,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奇迹,他们都正确处理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确地处理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尽职尽责,他们不辱使命,他们吃苦在前,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幸福、和感动留给社会,留给他人。无论是在教书育人之时,无论是在油田会战之中,他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无私奉献,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高度和精神标尺。

  所以,张丽莉精神与铁人精神相同,两者均无私奉献,努力实干,处处发扬雷锋精神,发扬罗丝钉品质,两者均在平凡而又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和不朽的贡献。

  3.张丽莉精神是铁人精神的继承与接续

  正因为张丽莉求学过程中的重要时期,也就是本科就读期间是在铁人的故乡——大庆渡过的,所以她本人受到了铁人精神的熏陶和洗礼,着实继承了铁人的求实与奉献精神,在步入社会后,将这种精神回馈给社会,体现了爱国和敬业的精神本质。而正是在这样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社会时期,铁人精神出现在先,而张丽莉精神继承在后,正如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一样,经典都在于传承。铁人精神那一历史中的经典,也在当今被张丽莉这种也即将成为未来历史人物的人所传承。这点在张丽莉大学生本科时期就初见端倪。据张丽莉大学本科阶段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贺敬华老师回忆,在她指导张丽莉毕业论文期间,曾经因为电脑操作不当的技术问题导致论文格式错误这一小问题,张丽莉就掉泪了。可以看出张丽莉那时就追求完美、做事认真、求实求真的品质。

  4. 张丽莉精神与铁人精神的延伸——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正如习主席所说我国正在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个充满自由和无限交流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必定是多种多样,多元交杂,矛盾是一种前进的力量,但二者也应保持一种平衡。当前我们社会中存在大量一些负面的现象,如不顾道德修养、无视生命、浑浑噩噩度日的事件与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已严重危害着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的一颗毒瘤。而这些问题,究其根源乃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现身。比如残暴地拐卖儿童和妇女,对孩子残忍地制造毒奶粉,对人民残酷地制作地沟油和瘦肉精等等,而张丽莉精神与铁人精神就如现实社会中的一泓清泉,带着崇德重义、向上向善的春风,去化坚冰为暖流。张丽莉与铁人王进喜不讲享乐,不讲个人利益。张丽莉老师之前的工资只有月薪1000元,王进喜同志更是无视个人功名利禄和得失,真正如鲁迅先生所讲的甘当儒子牛。而张丽莉精神同铁人精神一样,它们将人性中最为善良的一面和最为光辉的一面完美地呈现在大家面前,两种精神不是高高在上、不是遥不可及,相反是触手可及的道德标准。是倡导与人为善、守望相助精神的亲和凝聚,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境界。也正是这种精神的正能量不断的平衡着社会矛盾的天秤,也只有张丽莉和王进喜等STYLE精神才能满足和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潮流。

  三、结束语

  通过上面阐述,张丽莉的精神与铁人精神有着本质的联系,都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具体体现。我们期盼着张丽莉精神和铁人精神能够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希望这股正能量永续长存。

  【参考文献】

  [1] 于喜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路径选择[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02)

  [2] 杨世清,探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之作 [J]. 山东社会科学. 2012(01)

  [3] 邱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J]. 社科纵横. 2012(06)

  [4] 梅荣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构成[J]. 红旗文稿. 2012(09)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加载中......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读后感:(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用户名:(新注册)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