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贵州省中小学研学实践协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在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召开。贵州省教育厅、贵阳市教育局、管委会等行企校以及56个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贵州研学教育事业迈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新起点。会议审议通过系列重要文件,选举产生首届理事会,标志着贵州省中小学研学实践工作进入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会议表决通过《贵州省中小学研学实践协会大会选举办法(草案)》等文件,选举产生由教育界资深人士组成的首届领导班子。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罗芝华当选会长,贵州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陈小飞为副会长,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对外联络科(研学办)科长罗天佑为秘书长,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乐、张鹏博、张兆航、宋远煜等4名同志为副秘书长,浙江大学教授陈子辰、贵州省教育厅原二级巡视员胡晓、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张静等11名同志为名誉顾问,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尹丽为监事,共为协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蔡志坚在致辞中强调:"协会要扎根贵州实际,研发具有本土特色的研学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科技教育有机融合。"作为协会发起单位,工职院已形成可复制的"校旅结合"经验,2024年开展研学活动达2万人次,开发陶瓷制作、无人机实践等30余门特色课程。

贵州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邓生井宣读成立批复时指出,协会的成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面对当前行业存在的标准缺失、质量参差等问题,协会将实施"三步走"战略:首年建立行业规范体系,次年开展标准化建设,三年形成具有山地特色的"贵州模式"。教育厅将通过强化政策引领、资源整合、保障机制"三位一体"支持体系,助力协会高质量发展。

新任会长罗芝华在履职报告中描绘发展蓝图:协会将围绕"三个服务"展开工作——服务国家人才战略需求,服务贵州特色教育强省建设,服务研学实践平台搭建。重点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山地科技探索""非遗文化传承"三大课程模块,计划三年内培育20个省级研学示范基地,开发50门精品课程,形成覆盖全省的研学网络。

此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贵州省中小学研学实践工作进入标准化、体系化发展的新阶段。正如邓生井巡视员所言:"我们要让贵州的孩子们在研学实践中读懂家乡的绿水青山,在行走的课堂里铸就人生底色。"随着协会工作的全面推进,一幅"教育+文旅+科技"融合发展的新画卷正在黔贵大地徐徐展开。

图片来源:职通车、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