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黔茶文化铸魂,培育黔茶工匠——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探索黔茶文化育人新路径

时间:2025-02-24 来源:中国教育导刊网 作者:admin 点击:加载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贵州作为世界茶源的重要发祥地,茶产业是其独具特色的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更加亮丽?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具有深厚黔茶文化底蕴、多元融合的茶产业精英。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茶香四溢的都匀古城,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0年。作为贵州省最早开设涉茶专业的学校,学院立足贵州茶文化资源优势,聚焦“黔茶牌”“供销牌”工作部署,打造贵州都匀毛尖茶学院特色系部,创新构建“黔茶文化育人模式”,将黔茶文化深度融入专业教育,通过课程建设、实践平台搭建和教师团队打造,为贵州茶产业培养出一批又红又专的茶产业精英。

  挖掘内涵,构建特色育人体系

  以茶育人,课程为本。学院依托黔茶文化研究团队,深入挖掘黔茶文化中“俭德、精行”等核心理念,将其融入公共基础、专业核心和实践教学课程,构建“五维融入”的黔茶文化育人课程体系。通过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学院培养出一批批兼具专业技能和文化底蕴的茶产业人才,为贵州从茶产业大省迈向茶产业强省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近年来,学院在茶文化课程建设方面成果丰硕,开发“茶文化+”课程200余门,建成全国高等院校茶艺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打造《茶叶审评技术》《茶艺师》等100余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同时,学院撰写教材近50本,立项课题16个,发表论文40余篇,并通过与泰国曼谷职业教育中心合作,向东盟国家输出专业标准和课程资源,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整合资源,搭建多元育人平台

  多方联动,深化产教融合。学院通过政校行企合作,将黔茶文化与“产学研创训”紧密结合,建立科普、研创等实践平台,打破校内外育人壁垒,丰富育人资源,拓展实践阵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和实习空间。

(图为:“都匀毛尖技工”系列培训-茶叶加工专项能力高级工匠班合影)

  近年来,学院共建7个产业学院、24个学生岗位历练基地,开展“都匀毛尖茶技工”培训1万余人次,职业素养培训近10万人次。建成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省级特色骨干专业1个,参与制定全国高等院校茶艺与茶文化专业标准和贵州白茶团体标准。此外,学院还建成省级高水平茶产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茶文化研学基地,获批“黔茶出山项目”“贵州都匀毛尖茶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等项目,积极筹备建设“贵州茶文化博物馆”。

  内外联动,打造“黔茶名师”团队

  良师出高徒。学院聚焦“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职业技能、教研科研、社会服务”五个维度,通过“内化、转化、固化”三个阶段,聘请茶文化大师、茶科研专家等校外专家,以校内教师为主、校外专家为辅,共同推进团体标准融入教学,增强团队育人能力。通过校政行企四方联动,分层分类培养“黔茶名师”团队,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近年来,学院建成省级黔茶文化研究创新团队、省级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教学创新团队,立项茶类大师工作室13个。教师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省级以上荣誉30余项,学生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省级荣誉近40人,获各类技能大赛国家级荣誉109项、省级374项。

(学院茶学系教师牟杰获贵州省2024年“黔茶工匠”,图为牟杰老师向外国友人分享制茶工艺现场。)

  文化铸魂,助力培育“黔茶工匠”

  文化兴则产业兴,文化强则学校强。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黔茶》等纪录片拍摄,获得各级媒体广泛关注,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黔茶文化育人,匠心铸就未来。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以黔茶文化凝心聚力,引领高质量发展,为贵州从茶产业大省迈向茶产业强省贡献智慧与力量,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殷切期望。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加载中......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读后感:(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用户名:(新注册) 密码: 匿名发表